摘要當初選擇創業,難道錯了?兜了一圈又重新回頭去打工?不管是撐著朝前走還是不知道如何走,我認為我可以就我的行業背景和案例與大家探討一下,為什么我的公司起步這么難?
當老板的感覺很爽吧?“從此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這樣么?”
有很多老板卻很鄭重的告訴我,查老師,老板真不是人干的,以前做業務時,我每月我還能休息兩天,現在我卻是一年也休息不到兩天。每天忙得像鬼,還時常要為公司的經營發愁。早知這樣,還不如打工算了。的確,看似老板鮮光,其實做老板也是煩惱不斷,小企業則起步,整天都要為客戶、資金、產品、銷量、員工、同行競爭擔心。接觸了很多公司(公司成立三年以內)老板,他們無一不表示出對眼前困境的焦慮,對未來發展的迷茫。
當初選擇創業,難道錯了?兜了一圈又重新回頭去打工?不管是撐著朝前走還是不知道如何走,我認為我可以就我的行業背景和案例與大家探討一下,為什么我的公司起步這么難?我們不能把困境歸結于環境,關鍵還是在于老板,亮劍中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讓你的心與身都動起 來,上天不會讓你等著從天上掉陷餅。
好了,不說了,咳咳。
做事!做事!
賺個錢為什么這么難呢?
賺錢本來就不輕松。套用厚黑學:“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后受罪”。有人可能會不服氣,“那為什么別人賺錢就分分鐘”?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你還別不服氣,這本是沒有可比性的。雜史上有個故事:明太祖朱元璋視察國子監,廚子獻上一杯香茶,朱元璋愈喝愈覺香甜,乘興賜給這廚子一付冠帶,算了封了個官。院子里有位貢生郁悶地低聲吟了兩句詩:“十年寒窗下,不如一盞茶”。朱元璋耳朵尖,聽到后對出個下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人的命運就是這樣。
談到這個故事,我主要是想引出今天的一個話題,作為老板,你有沒有反思和總結的習慣?你有沒有每個月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公司是成立了,但是下一步(不是眼前,而是一年以后)要做什么?有沒有想清楚。開公司的源動力可能是你看好某個行業前景,也可是擁有某個產品的市場壟斷性,或是有一項關鍵技術,干脆或是你有一筆啟動資金想搏一搏。但終歸是要落地的。公司成立后發展規劃是什么?有沒有詳細到三年計劃?若沒有,對不起,就是你現在的公司現狀。
作為決策者若沒有對公司發展規劃整體認識,反思和總結只是一句空話。不懂得反思和總結,公司怎么能成長?我們看馬路邊的樹,為什么夏要修枝,冬要纏草,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企業的當家人要時刻考慮的是公司要如何發展,至于柴米油鹽只是日常經營的必修課。一些老板曾向中盛金略咨詢,說得多的是如何提高銷量,如何打開市場,如何招到人留住才,這些都是“術”上的東西,我們更多的想聽到“戰略”上的設想。
老板都沒有方向,不要指望咨詢有推動的力量。
起步階段,老板那個位子注定是要忙碌的。海爾張瑞敏說:“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因為你是小公司,一點小的變革就像經歷一次手術,如果沒有老板的把關和操盤,后果是不敢想象的。這必然是一個成長的階段,老板,你在公司就是要站著。老板的定位就是要站在發展的高度做運營。
在這里,我并不是去批判小公司老板的不良心態,因為大家都是一樣,人,都是有惰性的,只不過你不是處于那位子。那么,如何才能正確的做好反思和總結呢?我們可以從幾個問題延伸下去:
首先就是你的公司發展方向有沒有出問題?
如當初公司成立只是為了抓住當時的商機,現在市場環境變化,你有沒有主動出擊。去重新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你認為公司最核心的部分有沒有出現問題?
如你的產品(技術)是不是賣了很久了,廠家或是市場上有沒有新的替代品出現,或是競爭產品已經出現?如果有,不要拖了,不要在市場上死磕!要想直接的辦法解決。
你認為你的市場定位有沒有問題?
當初切入某個細分市場是不是最好的?有沒有嘗試一下別的細分市場?
你認為你的客戶是不是穩定?
每個月新增的客戶有多少?流失的有多少?搞清楚為什么流失的比增加的多?你是不是對他們回訪了?倒底是誰的錯,是服務,還是產品,還是市場需求?
你有沒有去為未來發展做準備?
什么時候覺得收入還可以?什么時候在費用上開始能省就省?什么時候覺得如果沒有這個員工,公司也能干好?換句話說,你打算培養你的員工了嗎?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在一線了?
不要說,有時候你也接待客戶?也給客戶打電話?也去送貨?你想一想,你是否按時按質的做好8小時?是否像員工一樣,跟自己定任務?跟員工一樣打考勤?
想一想,如果以上問題你想只想到了一半,或是只是想一想,那以,你就要探討一下了。探討不是壞事,相反,它會讓你時刻保持清醒,你還沒有達到放松的時候,因為公司的生存環境并不安全,市場還沒有打開,資源沒還有積累,員工還不能獨擋一面,起碼,你的能力還沒有提高!
學會反思更要行動,從現在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