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將是否有變?
自今年4月以來,韓都衣舍、裂帛及茵曼、初語的母公司匯美集團相繼遞交IPO申請,“淘品牌”紛紛謀求上市。
同時,4月末,應原生品牌商家的要求,天貓宣布成立“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緊接著,淘品牌們逐一開啟了上市之路。
很多現象因其背后的更多可能性,會令市場側目。
曾有人質疑:淘品牌沒有了“淘”能稱得上品牌嗎?而淘品牌們爭先離開“本土”、意欲“出淘”是不是也預示著電商有變?在種種猜測、叫好甚至唱衰背后,電商之路和品牌之路是有必要思考的兩大命題。
現在,有些人已認為淘寶不僅是電商
將其美譽為“生態化平臺”,因其成就了韓都衣舍、御泥坊、小狗電器等諸多品牌。這些無雄厚資金、成熟產業體系,名不見經傳的“在野”群體最終能崛起并樹立自身品牌,繼而與傳統品牌形成競爭之勢,說明了淘寶生態化平臺的孕育能力。它為本土、草根因素的生長提供了溫室,調動并激發了曾被忽略的中小企業力量。
最近阿里創業紀錄片《Day Dreamer》展示了馬云及其團隊對于服務中小企業的執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做成一件事其中的艱難,創業過程的慘淡。
淘寶的成長抑或淘品牌的生長是捆綁在一起的,是共患難、共成長。
曾經,很多人并不看好發展初期的淘寶
大品牌、大廠商對其無人問津。
在這種情形下,在淘寶試圖打造網絡原創品牌的過程中,獲得了發展機遇的淘品牌們憑借細分化的市場定位、相對可靠的品質、偏低的價格以及打折優惠等,吸引了線上消費者,并形成一定黏性。
此后,線上生態發展勢頭良好,并在每年一度的“雙十一”狂歡中達到巔峰。在相互依賴和共同愿景的引領下,淘品牌們共同提升了淘寶及天貓的平臺形象,同時自身逐漸從小作坊擴張到大體量,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互聯網品牌。
近幾年,無論是作為電商平臺的淘寶,還是依托電商的淘品牌們,都在為人們的生活和經濟帶來變化和生機的同時,日益壯大。
然而,攜手拼搏的年代也可能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
淘寶、天貓似乎變了
普通商家的引流成本越來越高。
就天貓的利好一面而言,傳統品牌曾一改昔日高冷姿態,紛紛牽手天貓。這使得淘品牌被排擠,境遇大不如前。
裂帛招股書數據顯示,2013年其來自淘寶的收入占83.17%,來自唯品會的收入占7.37%,來自京東的占4.1%。而到2015年,來自淘寶的收入只占58.49%,來自唯品會的則占36.36%,來自京東的占2.58%。
曾經頻繁亮相淘寶女裝推薦頁面的茵曼也出現相似情況。
與淘寶天貓的攜手之情或難以維持,也客觀上促使了淘品牌們布局上市。
淘品牌走向上市是進擊之舉
他們不甘示弱、想要證明自身實力,登陸創業板或新三板尋求資本青睞從而為品牌發展獲得更多資源和空間。
從另一方面看,淘品牌有自己的難言之隱,至今仍然難以擺脫“同質化、低端、山寨”的評價。面對傳統快時尚品牌如優衣庫、ZARA等轉向線上的挑戰時,節節敗潰。
淘品牌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夠,潛意識上,在觸到天花板之前必須為自己尋求更新、更大的發展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茵曼融資后的一大部分資金要用來投入線下實體店建設
在此期間,淘品牌們嘗試從線上走向線下來提高品牌知名度。
有報道稱,茵曼融資后的一大部分資金要用來進一步推進“千城萬店”計劃,到2020年,開出10000家線下門店。
理論上,布局線下同時能提高購買轉化率、獲得更多新用戶、傳播品牌文化,從而加固品牌形象。
新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品牌將不再是電商平臺的附屬品,而是有著獨立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實體。
崇尚文化是人類的最高天性,沒有人不喜歡文化
物質涌動的背后是文化的涌動。
爭先恐后布局上市不僅只是為了穩住現有成果,這些本土成長起來的服飾品牌具備潛力,亦或具有尚未可知的更重大的意義。
淘品牌一路的成長仍是獨一無二的
有人批評淘寶電商的野蠻生長,甚至譴責它對中國商業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但電商作為中國近十年來的新經濟因素為中國經濟煥發的活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能夠成長起來,在某種程度上一定是基于用戶需求的,符合了某種經濟生態。
今后,淘品牌將更加走向獨立,但不要忘了同時生于斯長于斯,傳統電商仍是不可或缺的路徑之一。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今后,不是生態為王,而是好的生態才能為王。
讓更多低價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走向消費者,這不是互聯網的專利,哪個時代不是呢?
誠信,文化,痛快,比其它一切更重要。誰掌握了這,誰就是未來的大王。
上一篇:蘇州注冊公司:時代的“癮” | ![]() |
下一篇:12家銀行發起網絡金融聯盟 跨行轉賬免手續費 |